新聞中心

提供即時新聞及公告,分享遠東新最新動態

>新聞中心>新聞花絮>紡古織今 桃園紡織成功轉型的故事
紡古織今 桃園紡織成功轉型的故事
新聞出處:文、圖/董昱

世界盃足球賽每四年舉辦一次,台灣也沒有缺席,去年有32隊勁旅參賽,其中有巴西、德國、英格蘭......等,超過一半的國家隊球衣,不僅是台灣製造,更是Made in Taoyuan的桃園之光。

桃園是台灣的紡織重鎮,早年為台灣賺進不少外匯,至今全國仍有三分之一的紡織業者落腳在桃園,桃園的紡織也不斷與時俱進,邁向智慧紡織與綠色生產,持續在變動中創造價值。

每一塊布都不簡單

生產一塊布必須經過抽絲、假撚、織布、染整等步驟,隨著技術成熟,台灣的紡織發展出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在生產上朝自動化、智慧化及綠色生產,產品也持續創新,強調機能性、差異化及特殊規格布料,讓台灣成為全世界機能性紡織的原料供應國。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協理邱勝福提到,台灣紡織產業可以1970年代作為分界。1970年代前,以天然纖維為主,化學纖維技術在1970年以後,快速取代天然纖維。邱勝福說,「當年紡織廠的老闆們,帶著一隻皮箱在世界各地以代工形式接單,進口原料加工後再出口,從中賺取價差,為產業奠定紮實基礎。」而1959年成立的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除了測試驗證外,也具有研發能量,而成為企業供應端與市場需求端之間重要的觸媒。

中小企業一隻皮箱走世界

回憶起創業的往事,世堡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忠祐說,「當年拎著皮箱闖盪世界,是利用時差跟資訊落差接單。」成立於1975年,座落於幼獅工業區的世堡紡織,隨著十大建設發展工業區及出口政策創業起家,和其他許多紡織產業的中小企業一樣,創業之初以代工為主,生產天然纖維製成的粗胚布,後來才開始賣布,逐漸擴展規模。


中小企業的產業型態,有別於大企業垂直整合,每個企業各司其職,在產業鏈的某個環節做到最好,不僅讓產業更有彈性且分攤風險,也讓自己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這就是世堡紡織的經營策略。展示著抗濕且具有紅外線功能的特殊布料,羅忠祐表示,「這個布料的表面有蓮花效應,水滴下去就滑走了,能夠防水、抗污。」40多年來看著許多同業起起落落,羅忠祐表示,自己堅持根留台灣,且世堡紡織很幸運後繼有人,他也強調,時時看準市場的需求,反應在產品生產上,持續投資創新。

走過70年引領產業智慧轉型

遠東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已有70年的歷史,紡織總部總經理胡正隆介紹,「遠東新世紀立足桃園,有9間工廠和1個研發中心設在桃園,是最創新的傳統產業。」1949年起,原名「遠東紡織」的遠東新世紀,在北台灣陸續設立紡紗、織布、染整、成衣及最上游的石化等,有別於中小企業,遠東新世紀擁有完整的紡織生產線,是台灣紡織產業中的老字號品牌。

在時代潮流中,遠東新世紀不斷思索智慧科技的可能性,而成為不少國際知名品牌指定的供應商。遠東新世紀投資成立新的智慧工廠,胡正隆表示,「自動化、數據化及智慧化,不僅能讓生產更有效率,也能透過大數據的收集,掌握品質、提前預警,讓客戶更放心。」

差異化生產機能性布料找到利基

台灣的紡織產品以物美價廉且能快速反應市場需求,而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並在1990年代達到高峰,爾後因人力成本提高等因素,面臨轉型的十字路口。邱勝福指出,「雖然失去價格優勢,但台灣掌握『差異化』生產的特性,在機能性布料上找到發展的立足點。」

尤其各項運動風潮及戶外登山旅遊興起,吸濕、排汗、保溫、透氣、防水等各種需求中,台灣的紡織產業發展出不同的機能布料。邱勝福進一步提到,近年最大的挑戰在於快時尚及電商崛起,衝擊紡織產業既有的供應模式,必須重新思考供需之間的對接。

實踐循環經濟寶特瓶做衣服

面對地球暖化超載,「綠色生產」成為顯學。邱勝福指出,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產品的生產履歷,隨著環保意識抬頭,紡織產業也導入「循環經濟」的概念,在生產中重視透明化、資源永續,改善製程可能的排廢。世堡紡織就透過雨水回收、產線節能來實踐綠色生產。

台灣也應用回收資源,讓垃圾重新獲得被應用的可能。其中,回收寶特瓶做成環保聚酯粒,作為服飾纖維或食品包材,就是實踐循環經濟的最佳例證。胡正隆介紹道,「早在台灣回收體系還不普及的年代,即便連年虧本,遠東新世紀仍堅持投入回收事業。」寶特瓶清洗、分類後,經高溫處理成細小的聚酯粒,成為後續抽絲所需的原物料,遠東新世紀每年約可處理5萬噸的寶特瓶,約佔全國寶特瓶回收量的一半。

除此之外,遠東新世紀也開發生質聚酯衣,用稻稈、甘蔗渣等非石化素材,提煉出生質原料,不會運用到可食用的糧食。如今綠色產品已佔遠東新世紀生產營收的四分之一。

儘管一度面臨夕陽產業危機,但也有不少企業成功升級轉型,台灣在紡織科技上相當進步,甚至擁有全球首屈一指的獨家環保機能布料技術,點石成金發光發熱。未來智慧紡織將成為台灣傳統產業下個階段發展的明星,延續在地產業榮光。

聯絡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