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遠東人的讀者們不知是否還認為紡織產業是傳統產業或者是夕陽產業?如果大家還這麼認為,那可就落伍了。借用徐董事長常提的話:『只有夕陽公司,沒有夕陽產業。紡織產業是創新科技研發產業,遠東紡織是道道地地的科技公司』。
多年以來,遠紡在董事長及席副董事長的帶領之下,不僅在台灣紡織業界維持龍頭老大的地位,亦為全球業界之翹楚,最近幾年在研發創新上,更是有不凡之表現。公司內負責研發工作之部門為研究所及各事業部之開發單位,研究所負責前瞻性、創新性新產品或新事業領域的研發工作,各事業部之開發單位則負責事業部相關產品之開發任務。
本文即是要介紹遠紡目前除原本的紡織人纖產品外,尚進行哪些方面的研究發展,以及初步的成果說明及未來的發展規劃,並針對目前最熱門的能源、環保議題,提出研究所之作法及發展方向。
二、遠紡研究所之發展沿革
遠紡研究所從2002年底成立至今已逾4年,人員也由初期的三十餘人,擴增至目前約一百二十人,其中博士學歷佔9%,碩士佔50%,研究人員來自關係企業元智大學者有十餘位。
研究所目前所在位址原為紡5A紡紗廠所改建(就在元智大學正對面),成立之時,辦公、試驗廠房佔地約1500坪,隨著研究所在生醫、光電領域之發展,二期廠辦1500坪於去年6月擴建完成,至此研究所在硬體上之擴充已告一段落。
自2003年開始,研究所即每年舉辦研發成果發表會,累積至今年總共有44件新技術或新產品發表,成果斐然。而在投入研發期間,亦不忘保護得來不易之智慧財產權,故至今申請之各國發明專利案共39件,已獲得專利證書者有12件(一般發明專利由申請至核准領證約需3年時間)。
在紡織業界,乃至於相關之化學、化工產業界而言,研究所於短時間內即有如此豐碩之研發成績,實屬難能可貴,這都得歸功於董事長、副董事長及各級主管們對研發創新的支持,還有研究所領航員──吳汝瑜副總經理之擘畫。
三、遠紡研究所之研發方向與規劃
研究所在成立之初,執行長吳汝瑜博士即將研究所定位在以材料(尤其是高分子材料)為出發點,結合遠紡既有之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合、加工以及人纖、紡織等核心技術,再加上與國內外研究單位之策略聯盟和遠東集團中各關係企業之奧援,發展出具市場競爭力或對公司形象有助益之新產品或技術。
因此,研究所創立初期即成立了纖維組與高分子組,從事於與遠紡本業較相關及高附加價值材料之研發。其後伴隨著台灣光電產業及生技產業之蓬勃發展,看準此二產業所衍生之商機,於是成立了光電組及生醫組。而為了配合新產品、新技術之放大試驗及與生產單位之銜接,也特別設立了產品工程組。當然,在研發過程中,負責整個研究所行政運作之執行長室及負責研發企劃、IP(智慧財產權)規劃之企劃組亦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以下將針對研究所四個研發功能組之研發方向與成果作一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