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大學師生參與內壢地區社區總體營造第一期計畫「紡鄉織夢」,藉著尋找「紡織娘」,重拾在地記憶,並期望透過鐵路兩旁閒置空間的重生計畫,勾繪出紡織產業文化館的遠景。階段成果展現正於校內活動中心舉行,桃園縣政府文化局謝小韞局長並於12月7日蒞臨元智參觀展覽,就計畫內容及繼續推行的方向與校方進行討論。
由元智大學學務長梁朝雲率研究生執行的「紡鄉織夢」計畫,是桃園縣內壢社區總體營造的第一期紮根計畫,希望將住民的共同記憶透過產業文化,轉化為社區的生命,更進一步將紡織產業透過重塑,提升為具經濟產值的文化創意活動,讓內壢地區得以尋回歷史,得以重生。
桃園縣曾經是台灣紡織產業的發展重鎮,在1949至1960年間,桃園縣最具規模的三大紡織廠相繼於內壢地區成立,內壢地區的居民,特別是五十歲以上的女性,許多於年輕時代曾於三大紡織廠擔任過加工員,那是一段急於脫離貧困,清苦但卻因有工作而喜悅的日子。
內壢地區的紡織產業後因中壢工業區的發展,逐漸走向沒落,當紡織產業在台灣產業整體架構中逐漸褪下光環之際,內壢地區也在桃園與中壢兩市大量吸納資源而尷尬難存之時,如何透過大量參與而凝聚共識,重拾社區居民的共同記憶,並喚起居民對社區公共事務的關心,進而帶動起整體生活品質的提升與文化的展現,遂成為內壢地區住民待面對的公共議題。
元智大學與一街之隔的遠東紡織內壢廠均屬於遠東集團,校方希望藉著大學研究與資源的整合,協助內壢地區重拾產業文化記憶,重塑織品加值服務榮景,並拓展學生融入社區,以體現「服務學習」,帶動地方繁榮,豐厚學校資源,建立起以大學為社區總體營造推動者的典範。
「紡鄉織夢」計畫包含三大主軸:尋找紡織娘—記錄三十多則紡織女工媽媽令人動人的生命故事;紡織風華/世紀容顏—蒐集紡織女工媽媽的珍貴老照片,同時也記錄他們現今的容顏;重建與再生—推動將鐵路旁閒置的倉庫空間,改造成為紡織產業文化館。
「紡鄉織夢」計畫的階段成果展,即日起到本月底止,在元智活動中心一樓迴廊與二樓開放空間展出,歡迎各界踴躍參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