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提供即時新聞及公告,分享遠東新最新動態

>新聞中心>遠東人月刊>Envisioning Tomorrow ──徐旭東董事長於遠東百貨廠商聯誼會致詞
Envisioning Tomorrow ──徐旭東董事長於遠東百貨廠商聯誼會致詞
新聞出處:遠東新世紀/楊雅森
  時間過得真快,彷彿不久前,我才在遠百廠商聯誼會發表過談話,此刻又站在臺上,與大家分享零售業的趨勢。今天的談話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是全球經濟與零售產業的發展概況;第二部份則是我近期對於零售業的發展觀察。

  首先,我們來談談整體經營環境的挑戰。觀察近期景氣走勢,IMF與EIU均下修2016年全球經濟及貿易成長率預測,這是金融風暴以來的最低水準。就區域而言,美國與新興國家是2016年成長的主要動能,而歐元區與日本則持續低迷。此一下修,主因6月底英國公投由脫歐派獲勝,這隻黑天鵝不僅衝擊全球金融市場,也對未來景氣走勢投下新的變數;其次,甫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由於外交上傾向保護主義,財政上採緊縮政策,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全球經濟,加上他主張減稅及削減支出,很可能導致利率與通膨提高及財政赤字擴大;另外,在保護主義及全球經濟成長減緩的壓力下,全球股市及風險性資產將備受打擊,仰賴全球貿易的新興市場可能變得更脆弱。此一重大變數,將大大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走向。根據主要機構預測,相較於2016年,2017年或許能微幅成長,特別是美國與新興國家仍有成長動能,惟仍需觀察川普的政策走向。所以,面對未來的經營環境,我們必須謹慎以對。

  全球經濟雖然面臨多項風險,但零售業依然具有成長動能,尤其電子商務的比重將持續增加。目前全球零售業營收成長主要來自兩個面向:一是全球中產階級人口持續增加且亞洲國家的收入水準提升;二是網路通訊技術的發展,讓零售業可以24小時提供服務。但是亞洲各國零售業的發展,受到經濟前景未明、中國成長趨緩的影響,消費者對於經濟發展信心不足,連帶影響消費意願,整體零售業營收波動幅度偏大,其中尤以香港、中國、泰國、越南等地為甚。

  臺灣經濟在歷經幾年低迷之後,2016年的成長主要來自內需的支撐,特別是民間消費力。根據Global Insight預測,臺灣2017年整體發展將較2016年好轉,而成長的主要原因在於,除了內需之外,出口亦將明顯轉好。近三年臺灣綜合商品零售業營業額總額仍有小幅成長,凸顯市場飽和與網購無國界現象。今年因新商場(Outlet)、長假及氣候等因素,帶動臺灣各業態成長,尤其百貨及超市成長更高。

  歸納近期臺灣零售市場發展重點,首先是新業態──Outlet 業者持續投入市場,目前已知有七家Outlet將陸續投入營運;其次是軌道經濟持續發展,因應越來越完善的交通建設路網,更多商場仰賴捷運、臺鐵及高鐵站區,掌握廣大的人潮。再者,線上銷售仍舊火紅,尤其臺灣的手機普及率越來越高,行動購物已成為重要銷售通路。此外,臺灣瘋路跑運動的風潮,亦帶動各項運動時尚機能產品的銷售。至於新穎多元的餐飲服務,在百貨營收中的佔比也越來越高,成為零售賣場不可或缺的商品組合。最後則是快時尚陸續搶進,從Uniqlo開始,包括:ZARA、H&M、GAP……等業者紛紛布局臺灣市場。這些發展,著實帶動了臺灣整體零售市場的質變。

聯絡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