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被喻為「未來的新石油」,各企業無不積極搶進。然而,如何解讀數據背後的意義,將「原油」提煉成可直接使用的「汽油」,卻考驗著經營者的智慧。本期「封面故事」邀請遠東商銀戴松志副總經理,與大家分享如何運用大數據,提升客戶服務與行銷效益,進而開拓無限可能的新世界!
走進遠銀數位金融事業群全新改裝的辦公室,很多人一定不敢相信,在此之前,這裡還是僅能容納20餘人的辦公場地,如今不但能安置40多個辦公座位,而且絲毫不顯侷促。戴松志副總經理開心的介紹:「我們捨棄制式的辦公隔間屏風、頂櫃與天花板夾層,一方面讓同仁的溝通毫無阻隔,另方面也讓視野更加開闊。」
看似極簡風格的辦公室,其實還藏著許多一物多用的巧思:走道的牆面上,隱藏著投影裝置,召開大型會議或舉辦訓練課程時,同仁們只要在座位上即能參與,無須另覓場地;個人檔案櫃則以沙發造型的滑動式儲物櫃取代,除了收納功能之外,也方便同仁們隨時坐下討論業務;會議室內,不但配備超大型白板,還有無線牆面投影,開會時可以透過行動裝置或筆電,直接傳輸播放簡報或分享訊息。
去蕪存菁,只留下有益的、更智慧的物件,這樣的理念也體現在戴副總對於數位金融的經營上,「真正的智慧應用,必須結合日常的使用習慣,單是以手機開關燈這種華而不實的設計,不是遠銀的目標。換言之,數位金融不能只是耍花槍,更需要紮實的基本功(商業基礎)。」
穩紮穩打 佈建大數據團隊
事實上,為了掌握大數據商機,遠銀早在2007年即深蹲馬步,以兩年時間建置完成Database,作為大數據發展之根基。其後更進一步發展出Data Mart(資料倉儲),方便行銷人員或一般使用者透過簡單的介面了解報表。直至今年1月1日數位金融事業部正式成立,也讓遠銀的數位金融發展邁入全新的里程碑。
戴副總分析,「我們的工作和其他事業群的不同之處在於,各事業群著重於個別範疇,我們則必須宏觀全行的業務,甚至放眼集團與整個生態圈,既要發展遠銀跨部門的資料庫應用,也要成為集團大數據資料的窗口。」為此,遠銀和遠傳、鼎鼎聯合行銷等三家擁有龐大數據庫的企業,應邀參與集團大數據實驗室(FEG Data Lab),探討如何利用大數據,發展市場分析與行銷模型。「我們擁有客戶信用卡、存/提款的交易資料,能掌握客戶的消費能力,以及客戶所有消費當中,使用遠銀信用卡的比例,這些資料有助於規劃如何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的荷包佔有率。」
然而,戴副總也坦承,發展大數據的應用,人員培訓絕對是一大課題,「很多企業偏重Database Skill的訓練,但我認為,實際運作中,Database Skill只佔職能比重的30%,商業智慧(BI,Business Intelligence)的分析能力才是企業決勝的關鍵,唯有具備商業智慧的敏銳度,懂得從商業的角度看數字,才能挖崛出數字的價值,進而找到商業發展的機會。」戴副總舉例,「遠銀日前針對經常在自動提款機因餘額不足無法領款的族群,提供信貸服務的資訊,就是具備商業智慧思維的行銷方式。」
不過,商業智慧的養成並非一蹴可及,必須持續透過模擬應用場景(Context)的訓練。「以往場景較為單純,等車、上洗手間,都只能做單一的工作,進入數位時代之後,上述場景都可能與購物產生連結,必須避免這些場景中的斷點或消費者使用的痛點,才能把握住商機。」戴副總指出,「例如電話行銷人員推薦信用卡時,好不容易找到有意願申辦的客戶,但郵寄申請函的過程中,若發生郵件遺失或客戶改變心意的情況,很容易形成行銷的斷點。」另外,有些流程本身可能具有行銷點,卻因為無法避免顧客使用上的痛點而失去先機,「例如客戶在遠銀官網瀏覽基金訊息,但遇上網速不佳或系統出現狀況,也會因此打退堂鼓。」
有鑒於此,戴副總特別成立任務小組,針對各種使用場景展開思維的訓練,「如此一來,當同仁再次面對數據資料時,會更『有感』。否則,數據只是數據,無法從數據當中挖掘出行銷機會。」
虛實並進 掌握顧客輪廓
在團隊的努力下,遠銀對於客戶屬性分析、客戶分群資料模型發展已有初步成果,不過,戴副總認為,「除了從數據的角度區分出不同族群,還必須進一步管理、連結,甚至經營這些族群。」因此遠銀依據客戶往來金額,將VIP客戶分為三星等至七星等,並針對不同星等,推出相對應的尊榮禮遇計劃。「我們一方面參照同業的優惠方案,另方面則透過大數據,找出區間客戶對於單一服務的平均使用量,例如每月跨行轉帳、臨櫃指定交易的次數等,兩相權衡,提出能令客戶滿足的方案。」
可別以為VIP的門檻一定很高,戴副總透露,「只要遠銀信用卡卡友申請電子帳單,並利用遠銀帳戶自動扣繳,即可成為三星級VIP會員。」當然,等級越高,能享受的尊榮禮遇也越多,因此,行銷團隊日前也特別規劃VIP升等獎勵活動,「我們從資料庫中,找出只差一點點額度就能升等的客戶,針對存款、基金等不同類別加強行銷,結果達成率高達140%~150%,遠超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