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提供即時新聞及公告,分享遠東新最新動態

>新聞中心>遠東人月刊>智慧科技──亞東醫院創新醫療照護的新動力
智慧科技──亞東醫院創新醫療照護的新動力
新聞出處:遠東人月刊/編輯室採訪整理

  智慧化風潮正席捲各行各業,醫療業也不例外,3月份落幕的「2018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同步進行首屆「2018智慧醫療展」,共有8個國家、近70餘位國內外醫院領導人齊聚臺灣,探討智慧醫院的發展。本期「封面故事」特別邀請亞東醫院林芳郁院長,與大家暢談智慧科技如何應用於醫院,提升醫療服務品質。


克服挑戰 臺灣將成智慧醫療潛力股
  智慧醫療的推動與數位科技息息相關,根據2017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首次公布全球數位競爭力排名,臺灣位居第12位,甚至優於「整體經濟」項目的排名,顯示臺灣在數位經濟上具有領先優勢。林院長也認為,過去30年來,ICT產業一直是臺灣重要的經濟命脈,包括: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等領域,都有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尤其臺灣手持智慧裝置普及度高,且醫療資訊系統已有相當基礎,不論照護資訊管理、醫療影像儲傳(HIS/RIS/PACS)等系統,都已整合完成,具備發展醫療科技的強大潛力。」

  儘管如此,實現智慧醫療的道路上仍有不少障礙,舉凡:經費短缺、人才培育、產業數位化管理思維不足,以及資安疑慮等,都影響智慧醫療前進的腳步。林院長指出,「理想的醫療資訊人才需要了解整體醫療產業,掌握前瞻科技發展,同時配合醫療政策、醫病關係、醫療品質、醫護工作優化等不同面向,進行合理的效益分析與系統性規劃,但相關人員在培育上恐怕仍需時間。」至於在管理上,林院長則認為,「除了大型醫學中心之外,多數的地區醫院、護理之家、照護機構,在健康照護的基礎設施、資訊設備乃至於照護技術,仍需要加強投資,尤其跨產業技術整合和夥伴媒合不易,亞東醫院也有賴遠傳提供全方位的整合與顧問服務。」

  另一方面,隨著物聯網的普及,資安防護必須更加嚴密,「尤其醫療數據中,身分辨識度高的資料一旦洩漏,勢必打擊人們對相關技術的信心。」所幸亞東醫院的管理機制讓林院長十分放心,「醫師們必須通過研究管理委員會審核同意,才能將病患資料運用在醫學研究上,未來在數據運用上,我們也會秉持一貫嚴謹的態度,兼顧資安與隱私。」

物聯網直通雲端 大數據整合解碼
  觀察智慧醫療趨勢的演進,林院長分析,未來醫療產業創新將朝物聯網、大數據分析、AI與機器人等方向發展。因此,亞東醫院積極建構跨領域雲端平臺,「第一階段的重點在區域整合,藉由雲端平臺,將醫學中心級照護延伸至其他醫院、機構,亦即將其他醫院和照護機構視為分院,打造一個聯盟,如此一來,不僅能提升亞東醫院的影響力,也可在有限的床數下,照顧更多的病患。」近期亞東醫院還計畫為合作的長照機構導入住民雲,方便病患出院後,繼續將生理量測資料同步傳送至醫院,由護理師提供遠距護理指導,以進行無縫接軌的全人照護。而在「居家照護」方面,亞東醫院除了參加「全民健保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到府服務長者或行動不方便的病患外,也計劃建置「居服居護雲」,幫助護理師和照服員輕鬆排班,進行護理紀錄的數位化,減少返院再次登打記錄的文書作業流程。

  儘管有了雲端平臺,仍需借助穿戴裝置與APP程式取得重要數據,「穿戴裝置成功的關鍵在於使用者體驗,必須與APP、服務平臺整合,才能進一步提供個人化、客製化的服務,讓醫院在治療疾病之餘,也能達到健康促進的目的。」林院長補充。為此,亞東醫院胸腔內科與遠東新世紀、成功大學合作研發舒適的睡眠監控衣,希望未來能與寢具一同銷售,擴大服務場域。

  此外,亞東醫院也在院內佈建各類醫療數據儀器,以生命徵象監控系統為例,數據上傳後,不僅可減少醫護人員的抄寫工作,防止錯誤,在今年開始導入大數據分析工具後,還能提供臨床醫師進行高階數據分析,有利於病情變化的預應與風險評估。

  大數據分析與物聯網本就是相輔相成,透過各種聯網裝置(包括臨床與非臨床系統)收集數據、進行分析,才能即時感知、智慧判斷與快速因應。亞東醫院現已整合行政管理、醫療資訊與臨床研究等單位,建構BI(商業智慧)團隊,未來將運用大數據分析工具提升經營管理效能,並加速精準醫療的發展。

聯絡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