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提供即時新聞及公告,分享遠東新最新動態

>新聞中心>遠東人月刊>前瞻趨勢 跨域學習 亞東技術學院做產業人才的搖籃
前瞻趨勢 跨域學習 亞東技術學院做產業人才的搖籃
新聞出處:遠東人月刊/編輯室採訪整理

  過去提到人才培育,多數人總以「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權威」為目標,然而,隨著科技進步、資訊爆炸,當前看似最新、最有前景的技術和知識,往往轉眼就被取代,因此,不論教育界或產業界,愈來愈重視「通才」的養成,以因應時代的變遷。本期「封面故事」特別邀請亞東技術學院黃茂全校長,與大家分享學校如何培養跨領域的實作人才,成為與時俱進的人才搖籃。


兼具廣度與深度 跨領域學程放大學習範圍
  亞東技術學院的人才培育向來以4C為核心理念,強調「溝通、合作、創意、關懷」的能力,黃茂全校長指出,「尤其『溝通』、『合作』是跨領域學習必備的特質,足見我們早已將跨領域學習的精神融入教學理念中。」

  在實際課程規劃上,亞東技術學院整合了不同的核心科目,發展出跨領域的學程課程,講求跨系、跨領域、跨年級的橫向專業課程組合,並融入社區產業發展、迎合地區人才取向、跨領域專業需求、培養第二專長及新技術整合需求,規劃符合學生學習與產業發展的課程,不但兼顧系所專業技術的深度,更強調跨領域的廣度。「我們整合11個系所的教學與行政資源,並考量未來產業發展,推出『物聯網』、『生產力4.0』、『組織與管理』及『創新商品設計』等四個學程。」黃校長介紹,其中,「物聯網」、「組織與管理」和「創新商品設計」分別為電通學群、管理暨健康學群和工程學群所開設之學程,而「生產力4.0」則是跨工程與電通兩學群的學程,黃校長相信,「不同科系,甚至是不同學群的學習,都有助於學生拓展個人視野,增進與不同領域人才之間的相互瞭解。」

  至於學程的課程架構可分為「核心課程」與「跨領域選修課程」,前者主要做為培養產業核心能力與發展各系特色之專精深化課程;後者則是介紹產業學程的共同課程,亦即整合各課程模組訂定出具特色並符合學程精神的科目,期以兼具深度、廣度的多元課程,培養學生全方位的競爭優勢。

四大重點、兩大中心 跨界學習務實致用
  除了打通各學群間的門戶,促進彼此相互學習,黃校長也不忘「實作」為技職教育的根本,「為了樹立教學亮點,我們根據所在環境的優勢,例如:緊鄰亞東醫院、台北遠東通訊園區,同時考量遠東關係企業的特質,規劃以『機能時尚紡織品』、『創新育成』、『資通訊』與『健康照護』四大領域做為發展重點,也希望藉此協助教師、學生和廠商共同成長。另一方面,學校成立『機能時尚紡織品研發中心』與『創新育成與技轉中心』,希望以技術研發中心為火車頭,帶動跨領域學習的實務推展。」

一、 機能時尚紡織品領域
  遠東集團以紡織起家,亞東技術學院身為集團旗下的學術機構,也以集團主要產業為發展方向,1969年創校之初,即設有紡織工程科,2001年更名為材料與纖維系,持續精進紡織技術的改良與創新,並以精密設備和專業技師培育紡織人才,同時透過產官學合作,養成學生的實務能力。其中,位於學校附近的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紡織拓展會、人纖製造公會、針織公會、絲織公會、絲綢印染公會、織襪公會及製衣公會等單位,可提供相關師資與課程諮詢、媒合廠商、媒合實習與工作職缺。而透過與凹凸精機和百龍機械等紡織機械業的合作,可協助學校在化纖、染顏料、染整、印花、針織及成衣製品等技術的傳授。另一方面,遠東關係企業如:遠東新世紀、宏遠興業、亞東醫院等單位,也提供場地、技術、協同教學與原物料等方面的支援,幫助學生提前了解業界的發展情形,未來可無縫接軌至產業,達到「畢業即就業」的終極目標。

  近年來,黃校長有感於機能性布料與穿戴式裝置的研究與開發漸獲市場青睞,因而著手將校內通訊、電子、電機、資訊、醫護等相關科系的技術整合,成立跨領域的機能時尚紡織品研發中心,「除了持續與業界產學合作之外,並規劃將中心的資源落實至學生面,增加學生與業界的接觸機會,包括:利用實驗室資源與業界開發產學合作計畫案、開辦業界人才培訓課程、擴展國際交流機會等。」今年3月,亞東技術學院另打造「機能時尚紡織品類產線基地」,新增749m2的實作場域,建置數位印花、針織品及機能服飾等3條類產線設備,做為國內紡織快速設計、打樣、生產的人才培育基地,持續深耕紡織領域。

聯絡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