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石塚新建的「姬路廠」自2023年9月機臺試車以來,儘管面臨人力、原料、產線…等多重挑戰,但在主管與同仁們逐一克服下,不但立下各項創舉,更締造工廠正式生產4個月即開始獲利的成就。本期「封面故事」揭曉遠東石塚的團隊如何在艱困的環境中發揮拚搏精神,為公司打贏漂亮的第一仗。
擴廠營運 眾所矚目
「循環經濟」的概念現在對多數人來說並不陌生,但在10多年前仍相對新穎。遠東新世紀當時已累積逾20年環保回收製程與產品開發經驗,看準產業的未來趨勢,2012年攜手石塚硝子株式會社合資成立子公司「遠東石塚GREEN PET株式會社」,2014年第一座再生PET聚酯粒工廠「東京廠」在關東茨城縣商轉,以廢棄寶特瓶為原料,經過分離、清洗、高溫熔融與除汙等一系列程序,製造出再生酯粒(R-PET),供應飲料商或其他廠商使用,形成Bottle-to-Bottle循環,打造獨特的商業模式。
鑒於近年國際品牌客戶紛紛訂定永續發展目標,推升環保材料的需求,遠東石塚於是計劃在關西兵庫縣新建第二廠--「姬路廠」,以鞏固在日本再生聚酯產業的領先地位。新廠產能預計將超越東京廠的規模。
儘管如此,建廠經費仍是一筆龐大的支出,遠東石塚深知,若能爭取到外部資源,將有助於緩解成本壓力。雖然此時全廠除了日常事務,還需支援新廠籌建事宜,人力已十分吃緊,但管理本部的會計係長一得知日本政府提供設備補助金之消息,立即與公部門人員聯繫,並主動協調公司內部的採購、會計、擴廠團隊等單位,確保及時提供申請過程中所需之文件、資訊,其中,最困難的部份是必須在「動工後一年之內完工」,換言之,團隊得在2023年12月前建廠完成,方能成功獲得補助,為公司節省經營成本。
超前部署 備戰經營
在大家群策群力下,2023年9月,姬路廠開始試車。不過,由於遠東石塚的主要幹部皆在東京,加上廠內部份新進同仁仍在適應遠東的企業文化,導致人力青黃不接,姬路廠人事部課長一面穩定新進人員的心情,為公司留下核心人才,一面加速展開招募工作,全力組建生產、技術及產銷的專業團隊。
好不容易人力短缺問題逐步獲得改善,緊接著建廠團隊面臨的關卡是必須在「試車後一個月(2023年10月)通過『日本容器及包材再生協會(JCPRA)』審查」。所幸原料調度部及生產課的同仁們早在7月份建廠期間提前完成文件申請作業,生產課的夥伴也盡其所能,趕在10月份將現場修整與維護至最佳狀態,迎接JCPRA代表來廠視察,最終不僅順利獲得認證,更取得2024年的投標資格。
姬路廠的成績創下業界紀錄,卻也引來同業對於2024年上半年投標案的虎視眈眈。為了贏得標案,確保廠內擁有穩定充足的瓶磚原料來源,原料調度部人員四處探查主要競爭對手的動向,並據此擬定投標策略,成功在2024年2月,以合理的價位得標,且得標數量創下歷史新高,也為姬路廠的產銷能力奠定雄厚基礎。
合作無間 高效增產
人力與原料到位後,仍需客戶的訂單,才能拿到獲利的門票。建廠團隊歷經無數次測試,終於排除萬難,在2024年2月產出SSP rPET聚酯粒,並迅速優化品質,將樣品送交主要客戶。
一般來說,客戶的認證過程約需耗時半年至一年,為爭取時間,遠東石塚的團隊根據多次成功認證的經驗,事先與客戶協商出壓縮版的認證時程計劃,以短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於4月底前通過所有客戶的認證,再度寫下業界奇蹟。
此後,姬路廠開始進入大量生產階段,豈料因產量瞬間提升,倉庫人員收磚及發貨量均趕不上工廠產能,造成嚴重堵塞。遠東石塚的幹部主動前往姬路廠,與前線人員集思廣益、修改流程,同步提升進貨與出貨的量能,加上廠區主管和同仁們適時排除產線問題,產能逐月提升,員工們士氣大振。
另一方面,日本的瓶磚市場在姬路廠加入戰局後,由於磚量總數未變,同業間競爭搶磚更加激烈,磚價應聲上漲。經理部主任於是主動估算公司購買高價磚後提升的成本,以及提高開機率後工繳下降的資訊,作為管理幹部決策參考的依據,引領各部門持續努力。
獲利強勁 未來可期
姬路新廠從擴建到開工的過程中,接連面臨人力不足、第三方審查、原料供應、客戶認證、產線瓶頸…等挑戰,加上時間和資源有限,專案團隊無前例可循,必須研擬全新的對策,逐一突破,幸賴人事、財會、生產…等單位同仁充份發揮卓越的跨部門溝通與專案管理能力,密集協調合作,一路披荊斬棘,不僅在一個月內準備好JCPRA的審查、通過認證,標得史上最多的瓶磚原料,也爭取到日本政府的「設備及人員雇用補助金」,節省可觀成本,更於2024年2月生產rPET聚酯粒後,產量逐步上升,6月份開始獲利,未來隨著開車比率及銷量同步增加,營利潛能甚至可望超越東京廠。相較於其他同業從開車到獲利平均耗時2年以上,姬路廠的表現凸顯遠東石塚經營團隊與廠區同仁的專業經驗、高素質與高效率,也呼應集團「誠、勤、樸、慎、創新」的核心價值,是公司維持產業領導地位的關鍵。
#